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4期
编号:10397236
静脉输液完毕拔针方法的探讨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4期
     补液方法,在临床治疗中有不容置疑的首要位置。随着医疗水平和患者要求的不断提高,不仅应该重视“一针见血”率,而且要求在输液完毕时“无痛性”拔针和拔针后“无瘀血”。拔针不当往往使病人对“吊针”望而生畏,产生恐惧感,造成紧张心理而加重疼痛;长期输液的病人和老年病人因血管脆性增高,在拔针后易形成皮下瘀血,影响血管清晰度给下次输液造成极大困难。笔者在多年的护理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技术,克服了上述两个问题,现就该课题进行如下探讨。

    1 “无痛性”拔针

    由于头皮针针头及药液对血管、皮肤的刺激,拔针时往往会有一定程度的疼痛,为减轻和避免疼痛应注意如下几点。

    1.1 做好心理护理 当病人过度紧张时,血管易痉挛,拔针时易产生疼痛。因此,输液完毕需要拔针时应首先做好心理准备,设法让病人身心放松。告知病人准备拔针了,使病人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然后向病人讲明拔针时及拔针后应注意的问题。

    1.2 保持适宜的方向迅速拔针 拔针前彻底清理固定针头的胶布,右手拇指与食指捏住针柄,防止针头转动并同皮肤保持5°~20°角,然后将针头迅速拔出。

    1.3 针头未拔出前,不可用棉球紧压针头 以免针头受压后贴住血管壁产生刺激性疼痛及增加血管壁、皮下组织、皮肤对针头的阻力而加重疼痛。正确的方法是:准确拔针的左手拿棉球轻轻放于需按压处,在针头拔出后可将棉球压紧。

    2 防止淤血

    2.1 针头拔出后应注意棉球按压的部位和时间 正确的按压部位是针头进血管处而不是进皮处。我们在穿刺时通常是在进皮后先将针头沿血管上方平行一段再进血管,这样就形成了两个“针眼”,其间有一定距离。如果按压皮肤上的“针眼”,而不按压血管上的“针眼”,则血液仍会流入皮下形成瘀血。按压时注意勿揉,并保持1~2s。

    2.2 拔针时先将输液器关闭 防止在拔针过程中药液漏入皮下。

    2.3 嘱患者在拔针后局部暂勿用力 如:手背输液时应防止拔针后腕关节立即负重。

    (编辑 于少伟), 百拇医药(魏薇)